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最新网址:

随着国考的消息公布天下。

全国各地的府、州、县的县衙门前,都贴上了告示。

很快引起了全国的轰动!!!

扬州府,钱塘县。

随着衙门前的告示张贴而出,无数秀才围了过来。

“大家快来看,科举还是取消了,但又没完全取消!我们获得了资格,还有五年的机会,去参加国考!”

一名看清楚告示内容的学子,用自己的理解说道。

一名秀才疑惑说道:“什么意思?科举还是取消了吗?我等寒窗苦读多年,难道白学了吗??”

“没白学啊,这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我等秀才依旧可以参加科举啊,还有五年时间抓紧考吧。”

那看懂了告示的学子说道。

“五年,五年何其难啊,三年才一次会试.也才录取百来余人,这不是逼死我们吗?”

“不不不,现在改了,这国考是每年一次,定于年底!”

“什么???每年一次???”

闻言,大家都大吃一惊。

随着看懂告示后,秀才们纷纷都吃了一惊,旋即狂喜起来。

所谓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

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

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

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

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

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

秀才并没有俸禄,但每月能领一点钱过生活,那点钱只够养自己,无法养活一家人。

若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

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

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而这次的国考出现,无疑是给这些穷秀才一条出路!

“每年一次,这也太好了,虽然添加了许多考试内容,机会却多了许多!”

“何止是多了许多啊,这简直是多太多了,大家快看这告示上写的,今年国考招录二千人,考上之后就是直接分官了,不整虚的!!”

难怪这群秀才会震撼。

在明朝就算考中了进士,分官还要等。

明朝可没有退休一说,几乎是干到死。

等归西空出官位才有机会当官,因此进士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参加官员的葬礼

“考上后直接分官?当真,当真吗????”

“千真万确啊,不过今年招录的人,大部分在北平和南京两地授予官位,这两处已经取消官吏,又增添了新衙门,有许多官位出来!”

“那也不错啊,我可是听说,如今京城的待遇非常之好,若是分在北平,那岂不是天大的好事,我也带着我老娘去北平享享福。”

“你可真会想啊,想要留在北平做官,起码要考个前一百名吧,若是考个第二千名,也就只能当一个舍员,也就是在村里的官儿。”

无数秀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村官儿?村官也不错啊!起码有官当,吃皇粮就行.”

一名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眼睛一亮,他兴奋道:“老夫今年也要去考!!”

认识这个老秀才的人传来一阵惊讶的眼神。

这个老秀才在元朝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

之后考了许多次没中进士后就放弃了,现在看到机会再次出现,打算再考一考!

“还等什么,大家抓紧时间去报名吧!!”

随着一个人叫唤,无数人都冲进了衙门。

“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

一个个十分激动的冲到了登记人的面前。

“都有份,一个一个的排队!!!”

衙门的人大喊道,随后立刻张罗人前来登记。

就如此,报名开始。

因为人数太多。

登记到了下午都没有登记完,整个县的秀才几乎都跑来了。

以前那些老秀才,放弃科举的秀才,现在几乎都来了。

连知县都惊动了,张罗增加人手,组织报名登记的工作。

报名的秀才太多,人山人海,挤得衙门水泄不通。

当真是数十年难得一见的盛举!

“这明朝,要变天了啊”

人群之中,一名十五岁的年轻人喃喃道。

他也默默地排在队伍当中。

他于今年的乡试刚中了秀才,本来以为再过三年才能考进士,没想到刚考完秀才,这会试就无了,变成了所谓的国考。

排了一整天的队伍,总算轮到他了。

他大笔一挥,在登记表上写下了两个大字:于谦!

就如此,随着消息传开。

这国考的消息广为人知,逐渐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很多后知后觉的秀才们,也纷纷赶去衙门去登记报名。

县里足足花了十天的功夫,才将所有的秀才的名字登记完。

知县算了算,发现整个县里居然有五百多人报考。

扬州府属于南方算得上富裕之地,因此兴读书考科举,读书人特别多。

但一个县几十年累积的五百个秀才一同参考,也的确是让人惊讶。

无独有偶。

不止是这里如此,全国各处皆是如此。

总之这次国考的举办,人数多的难以想象.

很快,各地的人数就上报到了京城。

养心殿当中。

朱元璋又来了。

坐在躺椅,看朱棣处理政务了。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以前是力不从心,可现在精神劲儿好,又开始参与政务。

不过主要也就是提提意见,并没有干扰朱棣。

现在的朱元璋看起来十分和蔼,也不骂人。

此时,大殿之中还有李逍、吕震,朱高炽也在其中。

“这次国考参考人数居然如此之多,全国十多万秀才报了名!!”

朱棣看着手中奏报中考生的消息,惊讶的张目结舌,喃喃道:“咱大明朝何时有这么多的秀才??”

此言一出,殿内的人都大吃一惊。

赴京赶考的学子是有,可这次也太多了。

足足达到了十万的恐怖数字。

这个数字正常吗?

朱元璋许多年没管理政务了,他听到这个数字也是略微吃惊的问道:“十万秀才,没有弄错吧?”

礼部尚书吕震,拱手道:“回太上皇、圣上,历年的的会试的确只有一两万人参考,可今年属实特殊,此次国考公布天下之后,天下的读书人得知有两千个录取名额岗位后,纷纷报考。

这其中二十万的秀才,大部分都是历年来积累下来的秀才,甚至还有前朝的老秀才。

其中大部分已经科举考了几十来年了,另外还有许多已经放弃的学子,这次国考一出,又不单单考儒学,几乎所有秀才都报考了,想要碰碰运气。

如此多因素累计在一起,造成了报考人数达到十万之巨,臣担心.京城无法容纳这么多考生。”

话音落下。

众人都沉默了,许久都没人说话。

十万秀才的数量,的确令人震撼不已。

“明朝居然有这么多秀才.”

朱元璋率先开口打破了此刻的沉默,骂道:

“咱真是没考虑到这一点,大明建朝这才差不多四十年,就已经有十万秀才了,万万没想到啊!”

“每年这些秀才都要拨下大量的钱财供养,若是科举继续这样推行下去,几百年后,那秀才岂不是越来越多,达百万也是有可能的!”

“若是到了那一步,大明光是秀才就有一百多万人,这些人学的儒学,不能上战场打仗,换成士兵,那些士兵还能上战场杀敌,为咱开疆拓土!”

“养这些秀才有什么用,每个月咱还要给他发钱,还不如养一百万只鸡鸭,一百万只鸡鸭还能杀了吃肉。”

朱元璋直接骂了一番,话糟理不糟。

建国之初,为了保证广大学子们心无旁骛的学习,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

他下旨出台了给学子们实物奖励的措施,根据《明史·食货志六》记载,奖励规格为:“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

凡是考上了秀才的,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和鱼肉油盐。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福利是终身制的,即只要秀才的功名一直存在,生命没有终结,这项福利可以永远享有。

但那时并没有冰箱,每天发鱼肉也不利于存放,一直让秀才们吃腌制食品也不利于健康。

于是,这项福利一开始就便没有执行下去,而折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秀才们每人每月可得一两白银的廪膳费。

李逍微微颔首,的确是如此,看来朱元璋醒悟过来了。

明朝因为这个制度,到了明末,全国的秀才加起来一百万是没有,因为有生老病死的,但差不多有五十多万有功名在身的秀才。

现在的秀才待遇的确是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完全不成问题,等于是低保户了。

前提是不能成亲,还不能赡养父母,一旦成亲生了孩子,那点钱若是不考上官,全家都会饿死。

不过,朱元璋之后的两百多年间,月银1两的制度一直都没有变过,后世的皇帝们完全没有考虑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

因此到了明朝后期,这1两银子连秀才自己吃饱饭都困难,这才有了穷秀才的称呼。

虽然是穷秀才,可若是五十万个穷秀才,每人都发钱,那也不是个小数目,朝廷要花费的银两特别多,拖垮国库。

“皇祖父”朱高炽吐吐舌头道:“当初可是您定下的规矩,争取天下文人为朝廷办事.这.”

“哦?”


页面连接:http://www.pornamateurphotos.com/news_0_wwe2w/iw3eiw33.html

35小说网 躺着看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宝书网吉林省柏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